来源:中国体育报
近日,中国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不断突破自我,获得一枚枚奖牌和优异成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育事业的兴旺,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深化体校改革,体教融合将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更多可能性。
据资料显示,获得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运动员95%以上都有在体校学习培训的经历,体校承担着发现、培养、选拔青少年后备人才的任务,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水平竞技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体育人才选择的多元化,部分体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选才难、招不进、留不住、出路窄的问题,这种情况也大大影响了体校的吸引力和后备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因此,为了培养高质量体育竞技人才,让体育与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融合成为尝试探索的新方向。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和挫折教育,而体教深度融合对运动员的文化也提出更高要求,符合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体育运动学校,责任更大,不但要求学校的成绩搞上去,而且有责任和义务推广竞技体育项目到每个学校,我们的教练员,老师都可以下基层去学校指导和帮助。”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刘京鹏说,学校通过扩大招生的方式,与省级优秀运动队联办二三线省队训练,扩大学校影响和优势,在培养模式上将实行试点“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向下延伸至小学高年级,向上扩展至具有专科学历的高职院校。在前期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的基础上,创办独立的竞技体育高职院校提高办学层次。同时,发挥优势项目和优秀教练在“体教融合”实践方面的作用,扩大南京“体教融合”品牌,争做全省一流、国内领先“体教融合”示范校。让优秀学生走进来,让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走出去。
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朱群认为,体校本身就是一种体育和教育的融合,体育部门负责训练,教育部门负责文化课。“我们一直坚持在抓好训练的同时兼顾学生文化课教学,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开齐开足,老师在学习方面对学生也比较严格,基础打牢非常重要。”
朱群说,“从业体校到专业队确实是现在运动员成才的一个重要通道,但对于很多学生家长而言,如果能够进入高校学习和训练,可能会让他们更放心也更有吸引力。”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表示,运动员选材、训练、竞赛和管理是现代竞技体育的核心环节。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整合和合理配置体育、教育和社会力量等资源,以构建精英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面向全体青少年的体育促进健康为目标,在运动员选材和业余阶段,围绕基层学校、体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采取精准选材、精心服务举措,构建体育教育体系,培养有文化的体育苗子;在省市层面,采取体育和教育与学校、体校和社会力量联办,构建读训并重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化和职业化阶段,国家队、省市专业队和我国庞大的高校资源,构建多种类型人才培养渠道。(转自8月5日《中国体育报》07版)
|